1. 社會和諧穩定的樞紐
基於全球化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傳統道德的薄弱和社會問題的湧現,許多學者深刻地認識到傳統道德教育對社會發展發揮著穩定與和諧的作用。所謂:「百行以孝為先」,傳統德育以孝為首。當代學者如楊國樞教授、費孝通教授、李子健教授等,皆認為中國社會以宗族組織及家庭為社會的基本細胞,當中的人倫秩序通過孝道維繫,即以敬愛祖先、敬愛父母和友愛兄弟姊妹。孝成為家庭、家族尊親、和諧、仁民、愛物的依據。敬長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德育,將弘揚孝親敬老文化納入學校的核心道德教育,藉孝德建立和睦的家庭,促進家人的相親相愛。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由此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教研中心提倡幼有所長、老有所養,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和道德完備的世界。
2. 孝道的現世價值與意義
孝文化貫穿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在當前世界強調全球化的同時,必須保留並培育中國的德性文化;除了重視人類文明的共性,也珍視中國文化的獨特意義。很多心理及社會學者從中外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國孝道文化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學者如楊國樞教授、葉光輝教授、黃光國教授、孫天倫教授、李沛良教授、Professor James A. Russell、Professor Olwen Bedford、Professor David Y.F. Ho、Professor Sung Kyu-taik等,均從中國人的人際網絡、代際關係、敬老形式、日常行為與孝道觀念及孝行的互動關係,展開研究及探討。他們從當代社會文化、道德倫理及人際關係的角度,強調孝行的現世意義並關注孝行的實踐和教育上的成效。孝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及核心價值,是儒家倫理哲學的基石。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透過強化人倫紐帶及孝道觀念,我們既繼承自身優良的文化傳統,更發揮和而不同的自主及獨特性。
3. 亞洲的儒商經驗
因應二十一世紀亞洲及中國崛起的契機,加深孝道文化的認識和掌握亞洲的儒商營運模式及經驗,對推動經濟和商業發展殊為必要。不少研究亞洲儒商文化的學者,如金耀基教授、杜維明教授等皆指出,亞洲儒商文化離不開孝道思想,由孝道延伸的商業網絡文化、家族血緣、資本累積及家族企業發展,孝與亞洲商業文化血脈相連,關係密切。孝道所蘊含人與人之間的共情共感,打破當前強調資本積累與工具理性的商業文化,達致回歸人文理性,追求共富共榮的營商理想。